龙泉窑的烧制史就如同一部中国历史发展史。龙泉窑始烧于三国两晋,经历五代、北宋的发展期,在南宋时期达到制瓷巅峰,元明延续,结束于清代,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,以烧制青瓷而闻名,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。
“雨过天青云破处 者般颜色作将来”
天空般的青色,群山树木的“千峰翠色”
宋瓷无不把大自然之美色演绎到淋漓尽致。
而釉色最美,当属龙泉窑。
高5.3cm 口径7cm
元明时期 龙泉窑 三足琴炉。直口圆唇,筒形腹,圈足,下承三足悬空,光素无纹。通体呈青釉色,自然开片自然土沁,内底心及外底露胎呈朱红色。是龙泉东部方向窑区烧制经典实用器皿。可直接使用。型制自然古朴,属高品质香道古器皿。
洽购此藏品,欢迎咨询。请联系我们
藏品编号 : 20201111-05
高11cm 口径13.5cm
南宋时期 龙泉窑 鬲式大炉。整体成鬲形,尖圆唇,平折沿,束颈,鼓腹,下承三足。自上腹至足底外侧中脊处贴扉棱,整器光素无纹。通体呈米黄釉色,自然开片自然土沁。是龙泉大窑窑区方向烧制高等级香炉。 原器物已残损,三足都在,现近原色修复。炉仿前朝青铜礼器造型,属龙泉窑重要物件范围,此炉尺寸较大,釉面温润,呈自然冰裂纹,官味十足,珍贵馆藏级标本,虽残尤珍。
洽购此藏品,欢迎咨询。请联系我们
藏品编号 : 20201111-02
2015-1-20
刻划花是龙泉窑北宋时期特色,其如刀一正一斜,俗称“半刀泥”工艺,这样的工艺特色使花饰栩栩如生,有立体感。这时期受北方耀州窑影响,但其简单区别在于耀州刻划较深,而龙泉刻划浅。 查看全文...
2014-2-28
龙泉窑在漫长的一千六百多年的制瓷历史中,可以分为开创、发展、鼎盛和衰落几个阶段。魏晋至五代十国是开创时期,瓷窑少,生产时断时续。北宋至南宋前期是发展期,这期间瓷窑发展快,已经形成一个较大的瓷窑体系,龙泉窑烧制精品瓷器的主要瓷窑都集中在龙泉市南边,其中最著名的三大窑系就是金村窑,大窑,溪口窑。 查看全文...
2014-5-12
我们出让龙泉窑高古瓷、宋瓷不仅仅是为了盈利,而最主要目的是想让更多人领略宋瓷的魅力。因为当你面对宋瓷的这份淡雅和内敛后,起初的功利和心性都会慢慢发生改变。 宋瓷,既宋代烧制的瓷器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:“如果让我选择,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。”而余秋雨的呼唤则更热切:“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”。 查看全文...
2014-1-24
所以在公元1200年前后,在皇室、官僚的支持下,龙泉窑的瓷业中心大窑的部分瓷窑,学习吸收南宋官窑先进的制瓷工艺,从胎釉配方、造型设计、上釉方法、装饰艺术到装窑烧成都有了重大的改变和提高,生产黑胎厚釉和白胎厚釉两类高级瓷器,供皇室和官僚使用。以后,这种精湛的制瓷工艺,不断得传播到金村、溪口、八都、安福、安仁口、周垟和庆元县、云和县等地的许多瓷窑,产品畅销国内外,龙泉窑名闻中外。 查看全文...
2014-3-1
“要收就收完整的”,这是国内收藏投资者的传统理念。 收藏者一般以器物完整无缺为准,对于伤残器向来不屑一顾,这其实是十分遗憾的。伤残器同样具有独特的收藏意义与价值,尤其是精残器———器型基本完整、工艺水平一流、材质精良、只有微小瑕疵的藏品,它们的历史、文物、艺术、研究和经济价值更是不容忽视。 查看全文...
2014-1-20
近年来,随着国际高古瓷器市场的持续升温,国内藏家也开始关注这一门类。国内一般的瓷器玩家,通常都是先从民国瓷起步,再到明清瓷器,最后玩儿老窑瓷、古陶器。在收藏形式上渐趋朴素简洁,而情感上却越发丰富。 查看全文...
2014-1-6
收藏是人生的一种境界,因为收藏品承载着远古的历史和文化,承载着艺术审美和工艺传承。 当然收藏品正因为有这些特殊的稀缺性和独有的价值,使得它同时具有投资升值的功能。记得著名主持人王刚说过一段话:“天底下还有这等美事吗—每天让你玩着,欣赏着,由于它的存在,让你的生活充满了乐趣;同时,它还能保值和升值,一不留神更能让你发大财。” 查看全文...
2013-12-8
在刚刚结束的保利秋拍古董珍玩专场,编号7220 的 元龙泉长颈瓶估价3-5W,经过激烈竞价后最终落锤价740,000,加上买方佣金共计851,000,也算是名至实归,一批小黑马,龙泉窑的高古瓷将越来越受到追捧。 查看全文...
2013-11-9
在香港佳士得2013年春拍中,一件明14、15世纪龙泉青釉带盖梅瓶以1383万港元的价格成交,是继香港佳士得2010年秋拍清雍正仿龙泉青釉暗灵芝纹五岳真形图三孔扁瓶之后,诞生的第二件价过千万的龙泉窑拍品,也是明龙泉窑拍品突破千万大关的代表之作。自明初龙泉官窑被发现以来,明龙泉窑拍场便佳报连连,这一处于价值洼地的瓷器品种,得到了收藏界的普遍关注。虽然相对于火爆非常的明清景德镇彩瓷市场,龙泉窑市场的表现仍相对逊色,但其价格的上升走势却显而易见,尤其是明初期的龙泉窑拍品,在高品质成交拍品中有着很高的流通率。 查看全文...